纳米体育纳米体育纳米体育2019年6月22日上午,国家防总副总指挥、应急管理部召开防汛抗洪抢险救援救灾工作调度会商会议。会议透露,6月22日至26日,我国南方又将出现持续性降雨,预计将导致长江、西江等大江大河干流水位继续上涨,主要控制站点可能接近警戒水位,江西鄱阳湖水系、湖南洞庭湖水系和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的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一些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暴雨极易发生山洪地质灾害,防汛抗洪和抢险救援工作进入关键时期。
另据新华社《瞭望》周刊最新报道,多方面预测结果显示,今年长江流域中下游有可能发生严重洪涝灾害。6月份进入主汛期以来,长江流域发生多轮持续强降雨,导致多地受灾。同时,持续不断的降雨导致长江中下游重要站点水位偏高,普遍高出多年同期平均水平,部分甚至超过1998年同期。
目前,媒体披露涟水、渌水等河流将出现洪水,湖南多地发布洪水预警,长沙市36个站点大暴雨,湘江长沙段27日前后或现警戒水位洪水;昌江上游发生超警戒洪水,江西6市已做好转移群众准备 。6月22日,重庆发布洪水黄色预警,綦江将现明显涨水过程,四川巴中通报“6.20汛情”,强降雨致16.7万人受灾。安徽省水文局发布洪水黄色预警,请黄山市、宣城市、芜湖市、马鞍山市相关部门与社会公众,及时做好防御避险工作。另为应对暴雨汛情,黄山市已提前转移315人。
媒体在这个时候肩负着传播防汛抗洪知识,发布防汛防台预警,引导公众开展防灾减灾准备、抗灾救灾等一系列职责,同时承担着平息网络谣言,稳定公众情绪等社会职能。
为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各大媒体需高度重视。要努力做到精心准备,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时发布报道防汛抗洪报道。力争第一时间、准确报道,做出速度、做出高度,做出影响。引领舆论,维护稳定、抗灾减灾,全力组织好新闻报道。
1、准确及时报道汛情和抗洪救灾工作情况。面对汛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防汛抗洪抢险宣传报道中,记者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突出一个“快”字,从权威部门、权威渠道获得第一手信息,及时发布;实践“四全媒体”报道要求,在防汛抗洪报道中,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2、准确及时发布服务信息。严格按照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准确及时报道汛情、气象、卫生、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信息;及时报道气象变化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宣传普及预防、辨别、避险、自救等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及时对强降雨可能造成农业生产、建筑建设、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提示性报道。
3、要客观、稳妥、准确地报道灾情,注意舆论导向。在防汛抗洪报道中,新闻记者要客观、稳妥、真实、准确地报道灾情,正确把握导向,不过度渲染,不刻意炒作,不为了争夺眼球造假新闻,不为单一追求速度放弃核实,稿件采写和发布前,要多核实,防止新闻失实。
4、在具体操作中,各大媒体编辑部要开专门的战役性报道会议,做周密部署。要集中精兵强将,保障在这次战役性报道中,派记者、临时调整播出和刊发计划有条不紊,不出现慌乱无序局面,具体就是要明确责任分工、报道重点和报道纪律,做到前方、后方专人负责。
5、媒体报道防汛抗洪报道重大战役性报道,要有应急制度。在组织统筹、信息沟通、媒体联动、后勤保障四大方面,要提前制定和演练一整套规则与程序,有应急预案,有响应级别,有操作指南。
6、新闻记者要掌握学习防汛抗洪常识和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汛情预警级别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这些鲜艳的颜色在汛期里,被用作表示汛情四个预警级别,汛情预警信息包括汛情、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根据不同级别的汛情面前,制定不同的报道预案,把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服务民生作为根本落脚点。
7、要了解汛情预警发布的基本程序——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气象局降水预报工作和灾害性天气预警级别的确定,及时报地方政府,待批准后由报纸、电视台、广播进行汛情预警的发布,未经预警流程批准前,不能擅自发布、刊发。因灾害原因和伤亡人数,要进行认真评估后才能确定,若报道不准确,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谣言。
8、为提高时效性,新闻媒体对重大信息,第一时间应予以及时发布,但防汛报道稿件审核发稿程序,不可或缺。比如对暴雨、台风、雷电、冰雹、洪水、高温、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媒体可根据各级气象、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的预报、警报、通报组织报道,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重要数据,应送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有关汛情、水旱灾害的数据,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数据为准。只有准确无误的信息和报道,才能有力引导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及时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9、从预报预警到实时播报、再到现场抗灾,要形成一个立体全面的报道体系。做防汛抗洪报道,媒体要讲究效率,合理分工配置人员,媒体记者兵分多路,发生汛情的防汛抗旱指挥部一路,多路记者分成采访小分队,深入防汛救灾一线,采集第一手信息,做到第一时间,及时报道。
10、要把主要精力,投入防汛抗灾报道主战场。媒体骨干力量在汛期预警和突发公共事件紧急的情况下,全天在岗待命并安排好24小时值班力量,负责防汛抗洪的记者要紧盯汛情灾情信息动态,做到万无一失,第一时间、权威发布、权威报道。
11、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给新闻媒体的便利性。媒体的新闻记者到达现场时间,一般比当地政府和救援人员晚,在这个时候,可安排后方记者与现场政府领导和救援人员通过电视、视频、直播连线的报道方式,第一时间报道前方的抢险救援情况。
12、记者采访要注意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入采访,新闻媒体提倡敬业,并不等于不顾及自身安全,做无谓牺牲,要谨记科学报道、科学统筹,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安全包括一线记者的人身安全,还包括一线采访的设备安全问题。
13、重大战役性报道,要注意战略、战术打法。报道策略上,已经赶赴防汛救灾现场的前方记者,一般采用短、平、快方式,新闻资讯和快讯、滚动新闻为主,侧重采写突发的、鲜活的一线最新情况。后方记者编辑全面掌握救灾信息,对前方传来的新闻素材汇总后,可进行二度开发,进行深度处理、深加工,编辑撰写全局性、启示性的深度报道和评论,前方后方协同配合。
14、要加强报道统筹和报道策划纳米体育综合,要在报道角度上动脑筋、创新形式上下功夫、报道技巧上做比拼。有效利用新媒体手段做大传播,要注重PC端、移动端和各媒体“两微”等互联网平台的综合立体传播,报道方式上也须要调动文字、图片、视频、直播、无人机拍摄等综合报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融媒齐动,给力传播,丰富多种报道形态,创新受众沉浸体验。
15、让真相跑在前面,强化舆论引导,权威报道,做舆论定音鼓、压舱石。新媒体在防汛抗洪报道中,也有其自身劣势,由于信息多杂,且缺乏考证,一些信息有可能是网络谣言,需要认真核实,不制造传播假新闻。面对防汛抗洪期间的网络舆情,新闻媒体要第一时间权威发声、及时辟谣,一手抓真实报道、一手抓网络辟谣,及时释疑解惑,回应社会关切。
16、 要防范报道风险,减少错误差错率。新华社总编室多年前曾提醒记者,汛期发稿部分的特殊用词,这些防汛抗洪报道中的细节,需要引起各大媒体的高度重视,今天仍然有学习、借鉴价值。例如“度汛”不要写成“渡汛”;“山洪暴发”不要写成“山洪爆发”;“水流汇合”不要写成“水流会合”;“泄洪”不要写成“泻洪”,如遇各种灾害,一般不突出某一类型群体或者具体身份。为体现人文关怀,涉及水灾死难者时,发稿中宜使用“遗体”而不要使用“尸体”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